掃描電鏡檢測分析的流程
掃描電鏡是介于透射電鏡和光學顯微鏡之間的一種微觀形貌觀察手段,利用極狹窄的電子束去掃描樣品,通過電子束與樣品的相互作用產生各種效應從而微觀成像,其成像富有立體感,利用掃描電鏡我們可直接觀察各種樣品表面的細微結構。掃描電鏡在生物醫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主要應用于細胞或組織樣本表面超微結構的觀察分析,例如細胞表面結構,氣管,腸道,皮膚、納米藥物、生物醫學材料、細菌、真菌等。

掃描電鏡檢測實驗流程:
1. 樣品的初步處理
a. 取材樣品面積可達8mm×8mm,厚度可達5mm。對于易卷曲的樣品如血管、胃腸道粘膜等,可固定在濾紙或卡片紙上,以充分暴露待觀察的組織表面。
b. 樣品的清洗
(1)用等滲的生理鹽水或緩沖液清洗;
(2)用5%的蘇打水清洗;
(3)用超聲震蕩或酶消化的方法進行處理。
c. 固定:固定所用的試劑和透射電鏡樣品制備相同,常用戊二醛及鋨酸雙固定。由于樣品體積較大,固定時間應適當延長。也可用快速冷凍固定。
d. 脫水:樣品經漂洗后用逐級增高濃度的酒精或丙酮脫水,然后進入中間液,一般用醋酸異戊酯作中間液。
2. 樣品的干燥
a. 空氣干燥法
空氣干燥法又稱自然干燥法,就是將經過脫水的樣品,讓其暴露在空氣中使脫水劑逐漸揮發干燥。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簡便易行和節省時間;它的主要缺點是在干燥過程中,組織會由于脫水劑揮發時表面張力的作用而產生收縮變形。因此,該方法一般只適用于表面較為堅硬的樣品。
b. 冷凍干燥法
(1)置于冷凍保護劑中:將樣品置于冷凍保護劑中浸泡數小時。常用的冷凍保護劑為10%~20%二甲基亞砜水溶液,或15%-40%甘油水溶液。
(2)驟冷:將經過保護劑處理的樣品迅速投入用液氮預冷至(150℃的氟利昂冷凍劑中,使樣品中的水分很快凍結。
(3)干燥:將已凍結的樣品移到冷凍干燥器內已預冷的樣品臺上,抽真空,經幾小時或數天后,樣品即達到干燥。本方法不需要脫水,避免了有機溶劑對樣品成分的抽提作用,不會使樣品收縮,也是較早使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花費時間長,消耗液氮多,容易產生冰晶損傷,因此未被廣泛應用。
3. 樣品的導電處理(真空鍍膜法)
真空鍍膜法是利用真空膜儀進行的。其原理是在高真空狀態下把所要噴鍍的金屬加熱,當加熱到熔點以上時,會蒸發成極細小的顆粒噴射到樣品上,在樣品表面形成一層金屬膜,使樣品導電。噴鍍用的金屬材料應選擇熔點低、化學性能穩定、在高溫下和鎢不起作用以及有高的二次電子產生率、膜本身沒有結構。現在一般選用金或金和碳。為了獲得細的顆粒,有用鉑或用金-鈀、鉑-鈀合金的。金屬膜的厚度一般為10 nm~20 nm。真空鍍膜法所形成的膜,金屬顆粒較粗,膜不夠均勻,操作較復雜并且費時,目前已經較少使用。
4. 拍攝。

掃描電鏡檢測服務說明及結果:
1. 客戶提供:
8-10 mm3 左右的組織塊,取材部位要求盡量精準。
如為細胞,細胞數需≥10^6。
2. 公司提供:基本實驗步驟、藥品、樣品處理、圖片及圖片分析。
3. 實驗周期:25-30個工作日。
熱門資訊
最新資訊
- 電子元器件檢測全攻略:權威機構一站式解決方案
- PCBA爆板失效分析:權威方法、技術揭秘與根本原因溯源
- LED失效分析:產品玻璃蓋板頻現碎裂
- PCB/PCBA切片分析:如何鎖定電子產品質量命門?
- 濾波器的“心臟驟停”:深挖共模電感短路背后的真相與解決方案
- 塑料外殼開裂失效分析:華南檢測揭秘材料失效的深層原因
- 陶瓷電容真假鑒別: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 光耦失效分析案例分享:如何精準定位工藝“暗傷”?
- IC芯片漏電失效分析全揭秘:金屬污染是元兇?丨華南檢測
- 揭秘芯片開封(Decap):專業流程與步驟詳解,助力產品精準失效分析
- 驚心案例!華南檢測專家揭秘假冒電容器鑒別全過程,為企業避坑
- 材料失效分析專家解讀:輸出軸沿晶脆性斷裂深度診斷
- 工業CT檢測全方位應用指南:賦能電子、汽車、新能源與科研創新 | 華南檢測
- 貼片電容耐壓測試方法全解析:采購專員必讀的質量管控指南
- PCB切片分析技術:解決爆板分層難題的權威指南|華南檢測
- 如何判斷推拉力失效?華南檢測助您全面解析
- 金屬螺絲斷裂分析流程詳解
- 芯片推拉力測試:確保電子芯片可靠性的關鍵環節
- 電子行業環境可靠性試驗:溫度循環測試
- 按鍵電子產品內存失效分析:內存失效深度剖析與解決方案





